
一般電動機驅動的離心式壓縮機組的結構系統(tǒng)及開停車操作都比較簡單,其運行的要點如下。
1)開車前應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潤滑和密封供油系統(tǒng)進入工作狀態(tài),油箱液位在正常位置,通過冷卻水或加熱器把油溫保持到規(guī)定值。全部管道均已吹洗合格,濾網已清洗更換并確認壓差無異常現象,備用設備已處于備用狀態(tài),蓄壓器已充入規(guī)定壓力,密封油高位液罐的液面、壓力都已調整完畢,各種閥門均已處于正確位置,報警裝置齊全合格。
2)啟動油系統(tǒng),調整油溫和油壓,檢查過濾器的油壓降、高位油箱油位,通過窺鏡檢查支持軸承和止推軸承的回油情況,檢查調節(jié)動力油和密封油系統(tǒng),啟動輔助油泵,停主油泵,交替開停。
3)電動機與齒輪變速器(或壓縮機)脫開,由電氣人員負責進行檢查與單體試運。一般首先沖動電動機10~15s,檢查聲音與旋轉方向,有無沖擊碰撞現象,然后連續(xù)運轉8h,檢查電動、電壓指示和電動機的振動、電動機溫度、軸承溫度和油壓是否達到電動機試車規(guī)程的各項要求。
4)電動機與齒輪變速器的串聯(lián)試運,一般首先沖動10~15s,檢查齒輪副嚙合時有無沖擊雜音;運轉5min,檢查運轉聲音,有無振動和發(fā)熱情況,檢查各軸承的供油和溫度上升情況;運轉30min,進行全面檢查;運轉4h,再次進行全面檢查,各項指標均應符合要求。
5)工藝氣體進行置換,當工藝氣體與空氣不允許混合時,在油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就可應用氮氣置換空氣,要求壓縮機系統(tǒng)內的氣體含氧量小于0.5%。然后再用工藝氣體置換氮氣達到氣體的要求,并將工藝氣體加壓到規(guī)定的入口壓力,加壓要緩慢,并使密封油壓與氣體壓力相適應。
6)機組啟動前必須進行盤車,確認無異常現象之后,才能開車。為了防止在啟動過程中電動機負荷過大,應關閉吸入閥進行啟動,同時全部打開旁路閥,使壓縮機不承受排氣管路的負荷。
7)壓縮機無負荷運轉前,應將進氣管路上的閥門開啟 15°~20°,將排氣管路上的閘閥關閉,將放空管路上的手動放空閥或回流管路上的回流閥打開,打開冷卻系統(tǒng)的閥門。啟動一般分幾個階段,首先沖動10~15s,檢查變速器和壓縮機內部聲音,有無振動;檢查推力軸承的竄動;然后再次啟動,當壓縮機達到額定轉速后,連續(xù)運轉5min,檢查運轉有無雜音;檢查軸承溫度和油溫;運轉30min,檢查壓縮機振動幅值、運轉聲音、油溫、油壓和軸承溫度;連續(xù)運轉8h,進行全面檢查,待機組無異常現象后,才允許逐漸增加負荷。
8)壓縮機的加負荷:壓縮機啟動達到額定轉速后,首先應無負荷運轉1h,檢查無問題后則按規(guī)程進行加負荷。滿負荷后在設計壓力下必須連續(xù)運轉24h才算試運合格。壓縮機加負荷的重要步驟是慢慢開大進汽管路上的節(jié)流閥,使其吸氣量增加,同時逐漸關閉手動放空閥或回流閥,使壓力逐漸上升,按規(guī)定時間將負荷加滿。加負荷應按制造廠所規(guī)定的曲線進行,按電流表與儀表指示同時加量加壓,防止脈動和超負荷。加壓力要注意壓力表,當達到設計壓力時,立即停止,關閉放空閥或回流閥,不允許壓力超過設計值。從加負荷開始,每隔 30min 應做一次檢查并記錄,同時對運行中發(fā)生的問題及可疑處進行調查處理。
9)壓縮機的停車:正常運行中接到停機通知后,聯(lián)系上下工序,做好準備,首先打開放空閥或回流閥,少開防喘振閥,關閉工藝管路閘閥,與工藝系統(tǒng)脫開,壓縮機進行自循環(huán)。電動機停車后啟動盤車器并進行氣體置換,運行幾小時后再停密封油和潤滑油系統(tǒng)。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