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七屆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開幕。大會以“清潔地熱、綠色地球”為主題,聚焦全球地熱領域發展熱點趨勢,共同分享全球地熱能開發科技和創新成果,推動全球地熱產業發展。

大會由國際地熱協會(IGA)、國家地熱能中心主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出席并講話。來自全球54個國家的1400余名嘉賓出席會議。
世界地熱大會被譽為地熱界的“奧林匹克”。首屆世界地熱大會于1995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目前已舉辦六屆。2023年第七屆大會系首次在中國舉辦。

冰島總理雅各布斯多蒂爾視頻致辭,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李金發,國際地熱協會主席西爾萬·布洛格,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組織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分別致辭。北極圈大會主席、冰島前總統格里姆松,冰島國家能源局局長洛加多蒂爾,埃塞俄比亞礦業部國務部長普克出席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石化總經理趙東主持。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資源量約占全球地熱資源的1/6,地熱直接利用多年穩居世界第一,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發展地熱產業不僅對于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國家培育新興產業、帶動相關裝備制造國產化和工程技術業務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應,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2021年世界地熱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地熱直接利用裝機規模在全球占比達37.7%。其中,作為會議主要承辦單位的中國石化已成為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領跑企業。
會上,我國首次發布地熱能國家主旨報告——《中國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指出,在清潔供暖需求的強烈作用下,中國逐漸形成了以供暖(制冷)為主的地熱發展路徑,為國際地熱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1年底,中國地熱供暖(制冷)能力達到13.3億平方米。未來幾年,中國北方地區地熱清潔供暖、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熱供暖(制冷)、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熱發電仍將是產業發展熱點。

大會同步發布的《世界地熱發電進展》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31個國家有地熱發電廠在運行,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土耳其是地熱發電利用前四的國家。全球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已從1980年的2110兆瓦增長到如今的16260兆瓦,分布在197個地熱田,商業化開發利用的均是水熱型地熱資源,全球共有3700個生產井,每口生產井的年平均產量接近3兆瓦時。未來,隨著全球迫切需要保持1.5°C的溫控目標,地熱發電會有廣闊前景。
大會同步發布的另一個《世界地熱供暖制冷進展》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球供熱和制冷熱能裝機容量相當于1.73億千瓦時,比2020年增加了60%,最大的利用領域是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其次是健康娛樂和旅游、農業和食品加工。其中,中國的增長最為顯著。2022年全球使用的地熱熱能為1476PJ(410TWh),比2020年增加了44%。全球地熱能使用場景最多的仍然為建筑供暖和制冷,約占79%。
大會期間,展出了來自13個國家200多家企業的地熱能利用的專業裝備。陜西海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合作伙伴東營市兆鑫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參加了本次世界地熱大會。

東營市兆鑫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為一體的油田工具生產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油田用壓裂、注水等井下工具,包括封隔器系列、噴砂器、水力錨等及其配件,產品廣銷國內各大油田市場并打入國外市場。主要用途為施工后期提高采油效率,為油井增壓增效。先后通過了ISO90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及ISO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HSE認證及美國石油機構API認證,并擁有中石化、中石油一級入網資質及全國各大油田供應商資質,拓展了內蒙、新疆、遼河、大慶、長慶、四川等地市場,樹立了良好的信譽。
陜西海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2012年12月成立,專門從事工業保溫新技術和復合新材料的研發,實行按需設計、生產和銷售、安裝一體化,是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經多年積累,現已發展為國內工業異型設備節能降碳綠色保溫新材料的領跑者。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華能、中國煙草、國家電網、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大唐電力、延長石油、陜汽集團、伊利集團、蒙牛集團、君樂寶乳業集團、青島啤酒、東嶺集團、山東魏橋、中航工業、湖北達能、康師傅等國內外500強及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近年來,我國的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利用規模持續擴大,在北方清潔供暖和大氣污染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重要一員。陜西海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節能降耗減碳復合專利新材料的領跑者愿與參展的200多家企業一道為全球清潔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客服熱線:











